当前位置:首页 > 基层党建 > 农村党建 > 内容

实施“双提双健”工程 推进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
2015-07-31 18:42:50   来源:365线路检测中心    点击:

    近年来,曾都区在全区村、社区实施以“提高保障水平,提升服务质量,健全管理服务机制,健全考核奖惩机制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双提双健”工程,有效激发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,成为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推手,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显著提高。2012年,区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县(市、区)党委。
    一、实施“双提双健”工程的动因
   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,曾都区委组织多层次调研,发现村、社区基层组织普遍存在凝聚力、战斗力和创造力弱化的问题,究其原因,主要有三个方面。
   一是责任待遇不对等,动力不足。村、社区干部从事的是最基层的管理服务工作,充当着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的“针”的角色,上至执行计划生育、土地管理、环境保护等国家政策,落实医疗、养老等社保措施,下至调解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,还要承担发展经济、综治维稳和各级政府向村、社区延伸的大量行政事务,加之基层群众法制意识、民主意识的日益提高,对村、社区工作的要求更高,村、社区干部日常工作既多且杂,责任重大。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村、社区干部的待遇明显偏低。2011年,全区村主职干部的年基本工资平均1.2万元,社区主职干部2.5万元;副职干部工资是主职干部的80%-90%。尽管都能达到省、市规定的标准,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,但村、社区干部作为当地的“能人”,其工资待遇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当地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相比,还有很大差距。很多村、社区干部为了养家糊口,把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自家创业致富,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和服务群众的质量。少数人为了创收,甚至以权营私、吃拿卡要,损害了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。
   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,服务不优。由于缺乏科学、系统的管理服务机制,有的村、社区干部职责不明,找不到工作的着力点,工作落实仅限于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,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。有的凭主观臆断作决策,决策程序的规范化、民主化程度不高,基层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监督权不能充分落实,意见较大。各村、社区都建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但由于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不健全,重建轻用现象不同程度存在。少数干部习惯在家里办公,让群众找上门去,让党员群众服务中心“铁将军”把门。有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值班和代办制度落实不严格,群众找干部难,找到干部也难办事。部分村、社区存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整合不够,有的便民超市、医务室与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不在一个平台,群众办事不方便,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。
    三是考评机制不完善,激励乏效。部分镇、办事处、管委会对村、社区干部的考核评价缺少科学的办法和规范的细则,有的考评搞形式、走过场,不重视群众参与及其意见;有的仅凭几项重点工作排名次,没有很好地运用考评结果;有的凭印象甚至凭个人好恶定优劣,奖与罚的随意性较大,导致“干与不干一个样、干好干坏一个样”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,考评工作的导向作用弱化。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物质、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,基层群众对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的期盼空前高涨。近几年曾都经济快速发展,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保持在50%左右,区级财政可用财力大幅增加,为解决上述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区委审时度势,决定在全区实施“双提双健”工程,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。
    二、实施“双提双健”工程的主要作法
    (一)提高保障水平,明确待遇,增强动力。重点解决好村、社区干部的三个方面的待遇。一是提高经济待遇。区级增加财政投入,拓展筹资渠道,探索推行村、社区干部结构工资制度,大幅度提高保障水平。村、社区干部工资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。基本工资标准由各镇、办事处、管委 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。原则上村主职干部年基本工资按上年度所在镇、办事处、管委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.5倍确定,社区主职干部基本工资按上年度全区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确定,村、社区副职干部年基本工资按主职干部的80%-90%确定。绩效工资根据村、社区干部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分类计发。一、二、三类村主职干部分别按5000元、3000元、2000元的标准计发,一、二、三类社区的主职干部分别按7000元、5000元、3000元的标准计发。副职干部的绩效工资按同类别主职干部绩效工资的80%计发。在此基础上,被区委命名表彰的村党组织“十面红旗”和社区红旗党组织,各一次性发放奖金5000元,主要用于干部的奖励;集体经济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、50万元以上的社区,绩效工资还可上浮10—20%。二是解决养老保险问题。对2012年1月1日以后在职的村、社区干部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。其中村主职干部按现行政策落实,区级财政为村副职干部每人每年发放1600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;社区干部参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执行,集体承担部分由办事处、管委会和社区按现有渠道统筹解决。三是落实政治待遇。积极组织村、社区主职干部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。继续加大村、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,将村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,主职干部区级一年至少集中培训1次,副职干部每三年至少轮训一遍,并鼓励他们参加自学、函授等学历教育。
    (二)提升服务质量,强化宗旨,满足需求。提高保障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村、社区干部高质量地服务群众,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。我们坚持从搭建服务平台,创新服务方式着手,提升为民服务质量。先后投资1.2亿元,按照“五务合一”的要求,高标准建成151个村、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,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均达到500平方米以上。依托便民服务大厅,开展“一站式”、“一条龙”服务。采取发放便民服务卡、公示村“两委”成员联系电话等方式,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随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。社区还开展文化服务进社区、事项办理进中心、物业管理进小区、治安巡逻进小巷、文明创建进楼栋、志愿服务进万家等“六进”活动。在服务群众过程中,做到待人热情诚恳,听取意见仔细认真,答复处理依据实情,重大事情集体议定,办结回访事事落实,实现了履行职责、服务群众、关注民生、凝聚人心的目标。
    (三)健全管理服务机制,明确责任,规范行为。健全以目标管理机制、便民服务机制、联系群众机制、民主推进机制为主的管理服务机制,共建立4大类20项工作制度,涵盖了基层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。督促各基层组织认真组织开展“三会一课”、民主生活会、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活动,满足广大党员正常参与党内生活的需求。严格落实工作日座班、节假日值班、代办服务、限时办结等制度,规范工作流程,满足群众日常服务需求。健全包片联户等联系群众制度,村、社区干部对包片范围内的群众,每两个月至少走访1遍;联系3-5名特困户、3-5名空巢老人、3-5名留守儿童,每户每月至少走访两次;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,搭建老年人交流互动平台;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,着力解决留守老人、留守妇女、留守儿童生产力水平偏低、劳力负担偏重的问题,满足弱势群体基本生产生活需求。严格执行“两会”决策、“两票”选举、“两考”管理、“两公开”监督、“有话就说”等制度,落实好村民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决策权、监督权。通过明确职责,拓展领域,丰富内容,完善机制,规范了村、社区干部履职行为。
    (四)健全考评奖惩机制,明确目标,激发潜能。建立健全主体清晰、内容明确、方法具体的考核评价机制,每年对村、社区完成责任目标情况进行全面考评。考核内容上,主要考核基层党组织“五个基本”“七个体系”建设、经济社会发展、党员群众满意度等情况。考评方式上,坚持日常检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。日常检查主要采取暗访、调阅民情日记等形式对干部值班、代办服务、有话就说、联系走访群众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。年度考核主要采取量化考核、述职评议、民主测评等方法进行。量化考核对照《考评细则》逐项计分,党的建设占一半分值,凸显引领作用。述职评议由镇、办事处、管委会全体干部、所属部门负责人、区级以上“两代表一委员”,根据党组织书记述职情况,对村、社区党建和全面工作进行评议。民主测评采取集中测评和民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,充分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。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,每年对村、社区党组织进行一次分类定级,以分类定级结果确定村、社区干部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,有效激发了村、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潜能。
    三、实施“双提双健”工程的主要成效
    “双提双健”工程夯实了基层基础,有效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,提高了基层干部推动发展、服务群众、凝聚人心、促进和谐的能力,提升了全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。
    1、推动了经济发展。村、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的意识更强了,狠抓落实、推动发展的举措更实了,形成了凝心聚力、共谋发展的强大气场。围绕重点项目建设,积极配合征地拆迁、补偿安置,确保了全区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;围绕服务业发展,大力招商引进商贸企业,开发生态旅游资源,新建星级“农家乐”,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;围绕集体经济发展,盘活资源、新上项目,全区所有村年集体经济都达到了5万元以上。2012年,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,同比增长12%;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.65亿元,同比增长42.3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5元,同比增长12%;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10元,同比增长15%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、全市平均水平。
    2、创新了社会管理。村、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着力在增强社会管理功能、完善社会管理体系、解决难点热点问题、化解信访矛盾纠纷、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搞好服务,把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优势。探索建立了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机制,针对农村留守老人、留守妇女、留守儿童的生产、生活困难,实施留守儿童“3+1”成长工程,兴建城乡老人日间照料中心,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织,大力开展关爱服务,构建多层次、全方位的特殊群体生活服务体系。建立健全了区、镇、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网络,推行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“三调联动”工作机制,调处大量各类矛盾纠纷,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,维护了社会平安稳定;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和工作体系,开创城乡重性精神病人“四色预警”分级管理模式和社区“三自”物业管理新模式,提高了社会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。
    3、加速了城乡融合。村、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充分发挥主心骨和主力军作用,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。带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,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。围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,扩大特色种养殖基地规模,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,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第二个百亿元产业,曾都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、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和牛品改整体推进示范县(市、区),曾都农产品加工园区再次捧回“全省农产品加工业‘四个一批’工程先进园区”牌子。改善农村面貌,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。万店塔儿塆居委会和洛阳永兴村两个区级城乡一体化试点初见成效,12个镇级试点进展顺利;农村水利、交通、沼气、文化、体育和广播电视设施不断完善,浪河村、龚店村、六草屋村被命名为省级“宜居村庄”。完善服务体系,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。依托村、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,构建一刻钟生活服务圈;新农合、基本药物制度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,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。开展生态文明创建,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。推进生态文明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企业,生态文明教育得到落实;严把项目准入关,坚决否决环评不达标项目;全面封山育林,积极植树造林,曾都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(市、区)。
    四、实施“双提双健”工程的几点启示
    1、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,必须坚持书记抓、抓书记,层层落实党建责任。坚持把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,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区委主要领导全程参与调研和“双提双健”工程方案的制定,亲自安排部署和检查督办,带头落实村、社区联系点制度,把联系点打造成示范点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坚持抓基层党组织书记这个“关键的少数”,一级抓一级,严格责任、加强指导、创造条件,帮助和促使镇、办事处、管委会和村、社区党组织书记更好地履职尽责,推动了“双提双健”工程各项工作的深入落实。
    2、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,必须落实待遇、提高素质,打造一支服务型基层干部队伍。在实施“双提双健”工程中,随着工资待遇的大幅提高,村、社区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。2012年,6名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回村创业并担任村干部;7名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主动留村任职。17名外出务工经商能人竞选社区干部,7人当选。全区151个村、社区中,35岁以下、高中以上学历的后备干部达到460人。村、社区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、学历结构得到有效改善。同时,待遇的提高,让村、社区干部不再为生计发愁,集中时间和精力从事村、社区工作,初步实现了从“半脱产”向“职业化”的转变。
    3、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,必须搭建平台,创新方式,满足群众服务需求。高标准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为村、社区干部服务群众搭建了平台。计生服务、民政优扶、劳动保障等6个大类、30多个小类服务项目在社区内即可办理,使服务更加细致、方便、快捷。商务、医务等功能的整合,进一步把人流吸引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里来。各村、社区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创新服务方式,变“群众找”为“找群众”,变“群众等”为“等群众”,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,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群众“想得到、离不开”的好去处,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的外在物化形象更加鲜明醒目。
    4、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,必须健全制度,规范行为,切实提高服务群众水平。在实施“双提双健”工程中,我们统一建立了联系服务群众、民主管理、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,明确了村、社区干部的工作职责、任务和要求,使村、社区干部日常工作有依据、决策有程序、行为有规范,并通过暗访、调阅民情日记、情况通报等办法,保证了各项制度的落实。一年来,全区村、社区通过“两会制”决策村务、居务要事1700余件;落实“两公开”制度,对所有不涉密党务和村务、居务事项进行了公开;落实代办服务制度,共代办服务事项4000余件;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制度,为7035名特困户、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提供了关爱服务。事实证明,村、社区干部不是“土包子”,只要有科学、规范、管用的制度,并严格督促抓好落实,他们也能象“正规军”一样讲规范、讲程序,依法依规开展自治。
    5、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,必须规范考评奖惩,形成长效机制,激发基层活力。2012年,各村、社区对照“双提双健”工作考评细则,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。如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够的问题,各村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思路,全区所有村年集体经济都达到了5万元以上。2013年元月,我们对全区所有村、社区进行了分类定级综合考评,共确定一类村35个,二类村68  个,三类村11个;一类社区11个,二类社区23个;评选了红旗村党组织10个,红旗社区党组织5个,并分类计发了绩效工资和奖金,加上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多而上浮的绩效工资,全区村干部2012年最高工资拿到了1.98万元,最低1.42万元,一类村主职干部平均1.7万元;社区最高3.87万元,最低2.74万元,一类社区主职平均3.2万元。真金白银激活了神经末稍,在工资差距面前,所有村、社区都针对综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今年的工作计划,形成了比、学、赶、超的生动局面。实践证明,基层的智慧是无穷的,只要有科学、规范、长效的考评和奖惩机制,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工作活力。

上一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顶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关闭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

Copyright 2015-2017 Powered by zdzzw.gov.cn 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鄂ICP备15013133号
主办单位:中共曾都区委组织部   版权所有:中共曾都区委组织部   网站维护: 中共曾都区委组织部电教中心 炎帝科技技术支持